編者按:一座城就是一部有聲書。作為東部沿海大省,江蘇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。央廣網江蘇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報道《在這里,聽懂江蘇》,聚焦經濟、文化、生態(tài)等領域,通過有聲海報、動態(tài)視頻海報,多角度、多層次記錄江蘇的獨特魅力;通過有故事、有溫度的聲音,講述“強富美高”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。

央廣網南京8月22日消息 “江豚躍出水面會有撲通的響聲,它們是用肺呼吸的,換氣的時候還會發(fā)出撲哧的聲音!蹦暇┦薪瓕巺^(qū)漁政協(xié)助巡護隊隊長、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(xié)會監(jiān)測員周啟民正帶領隊員在長江江寧段巡護,盡管巡護長江已五年有余,但談到江豚,周啟民還是忍不住興奮起來。

7年前,周啟民以捕魚為生,隨著禁漁政策的持續(xù)推進,2017年以后,他從一名“捕魚人”轉型變成“護魚人”。

“快看,那邊有一只江豚,它在捕食呢!船前面也有一只江豚正在玩耍!笨吹竭h處不斷躍出水面的江豚,周啟民激動地跑到船尾,趕忙拿出手機記錄下來,“我們24小時對長江江寧段開展巡查巡護,并對江豚進行觀測,每天都會記錄江豚的數量、身體狀況,并且觀察周邊有沒有干擾或傷害它們的危險元素和行為。”

點擊收聽“江豚戲水”的聲音

這位在長江邊土生土長的老漁民,自小便在長江的懷抱中嬉戲成長。在他兒時的記憶里,江邊隨處可見成群的江豚,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江豚越來越少。

“這兩年,隨著我們對長江的保護,水質變好了,非法捕撈、違規(guī)垂釣的行為也少了,在我們長江江寧段看到的江豚越來越多了!痹诮呴L大的周啟民,如今又回到了江上,站在船上的他,望著碧波萬頃的長江露出了微笑。

近年來,南京不斷強化岸線整治、濕地修復、十年禁漁、協(xié)同立法等一系列舉措,推動長江南京段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持續(xù)向好。近十年,長江南京段江豚種群數量從30多頭上升到62頭。

江水潺潺,江豚歡歌。這些“微笑精靈”每一次躍出水面,仿佛都在與自然對話,它們用自己的方式,講述長江故事,傳遞生命力量。

然而,南京生態(tài)保護的腳步并未停歇于江面上。在陸地上,那些曾因開采過度而傷痕累累的礦山,也在經歷蛻變。

“我們現在聽到的是園博園內小火車穿梭的聲音,它所行駛的軌道是園博園區(qū)域內水泥廠遺留下來的痕跡!备S園博園工作人員徐朋躍的腳步,我們走進位于南京湯山的園博園。

老廠房變成文化街區(qū),煙囪、筒倉、回轉窯等工業(yè)遺存被巧妙地改造成精巧的咖啡廳、休息區(qū),筒倉頂上甚至種起了植物,連成了“空中花園”……曾經這里塵土飛揚、巖石裸露、一片灰白,礦坑宕口如同大地的傷痕;如今這里歡聲笑語、青山碧水、綠意盎然,廢棄之地已蝶變成集園林、文旅、康養(yǎng)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“桃花源”。

點擊收聽“廢棄礦山重生”的聲音

蝶變的奇跡,不僅僅降臨在園博園。在距離不遠處的湯山礦坑公園里,一條瀑布宛如銀色綢帶直瀉而下,發(fā)出陣陣流水轟鳴聲,十分壯觀。瀑布周圍,綠樹成蔭,花草繁茂,充滿生機,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湯山最大的廢棄礦坑群。

隨著南京啟動礦山關停工作,2017年,湯山礦坑開啟修復工程,宕口變青山、礦坑變公園、“傷疤”變風景,一處處沉睡許久的荒蕪之地逐漸蘇醒、重生,以文旅融合植入“新業(yè)態(tài)”,湯山讓“生態(tài)短板”變成了“生態(tài)樣板”。

碧水繞古城,青山映長空。園博園和礦坑公園兩張獨具特色的礦山生態(tài)修復的“新名片”,在金陵城東繪就生態(tài)文明建設“斑斕畫卷”,成為南京生態(tài)保護修復的縮影。

長江悠悠沿城過,金陵綠意滿城飛。南京,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,正以它獨有的方式,詮釋著生態(tài)保護與修復的雙重意義。

 

監(jiān)制:伏成鐳

統(tǒng)籌:欒永勝

記者:顧煬威 王紀民 鄭楚豫

設計:王宣宣

江豚視頻來源: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(xié)會

海報照片來源:孔建國 唐軍海

鳴謝:南京市江寧區(qū)委宣傳部

編輯:莊濱濱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